附近品茶联系方式_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qq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一生默默拓天荒,长空舞剑铸天骄|纪念屠守锷院士逝世11周年

  • 发布时间:2023-12-15

 

图片1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湖州人,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今天

是我国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屠守锷逝世11周年

 

锷:刀剑的刃

屠者,守锷

寄托着家族对他深切的厚望

同时也蕴含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

理念和担当

屠守锷用他的一生

诠释着这个名字的含义

 

青年时,立下航空报国之志

 

图|一二八淞沪抗战日军轰炸后的上海闸北

1932年,日本对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日军轰炸机对原本繁华的大上海码头

进行狂轰滥炸

血肉横飞、满目疮痍

这一天时值15岁的屠守锷

跟随父亲从上?;啬箱惫航?/span>

在这突如其来的横祸面前

青年时屠守锷用一双愤怒的眼睛望着

黄埔江两岸倒塌后堆积的瓦砾和斑斑血迹

生灵涂炭的惨状强烈地撞击着他的内心

他的泪水一次次涌上眼眶

又一次次强咽下去

这个春节让屠守锷一下子长大了

他从心底里迸发出强有力的誓言:

“我一定要亲手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

制造出先进的武器,

消灭这些强盗,

为死难的同胞们报仇雪恨!

 

1940年,屠守锷从西南联大毕业

毕业后,当时国内由于常年战乱

缺乏必要的工业基础

一些和屠守锷抱有同样工业救国志向

学习航空工程技术的学生

在国内暂时找不到他们的用武之地

屠守锷选择了出国留学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屠守锷

正在一家飞机制造厂工作

当听闻中国抗战胜利后

屠守锷激动得彻夜难眠,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回国去,赶紧回国去!

中国将迎来规模宏大的和平建设局面

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建设

第二天,他来不及做任何准备

毅然辞职

他要回祖国去,为国家办事!

 

临危受命,不辱使命

 

20世纪50年代

面对复杂紧张的国际局势

中国急需发展自己的导弹

屠守锷被选中

进行中国导弹的研制工作

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

调入国防部五院

是屠守锷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从此,他与火箭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最初仿制导弹开始

中国导弹研制事业接连遭遇困难

1960年8月13日

最后三名为执行《新技术协定》而来到

中国的苏联导弹专家撤走回国

至此,苏联便断绝了对我国导弹技术的一切援助

1962年3月21日

东风二号导弹坠毁

……

面对困难、面对阻力

他从未退缩

“人家能做到的

我不信中国人就做不到

屠守锷临危受命

主持中近程导弹故障排查工作

领导完成了对导弹性能

做若干重大修改的研制工作

 

 

制定全面发展规划

 

1964年4月2日

我国首届科技委年会召开

作为导弹研制的主要负责人

钱学森、屠守锷带领团队

深入科研生产一线,潜心研究

终于拟制出“八年四弹”规划

即在1965~1972年八年时间里计划研制出

中近程(改进型)、中程、中远程和洲际导弹

后经批准实施后

这个规划成为

中国导弹与火箭技术发展的蓝图

她是航天领域众多参与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凝聚着屠守锷等一批老专家

对航天技术途径潜心研究的成果

鼓舞了一代航天人为实现祖国科学技术

和国防建设现代化而努力拼搏

谱写了一页页壮丽的篇章

 

远洋试飞扬国威

 

1980年5月18日

屠守锷迎来了航天生涯中最重要的日子

作为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的总设计师

他在“可以发射”的鉴定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上午10时整,“东风5

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如巨龙腾空而起直刺云霄

约半小时后

导弹准确命中万里之外的目标

试验成功!

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一代洲际导弹

也标志着

我国战略导弹达到了新水平

至此

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之后

第四个拥有远程打击能力的国家

可谓一弹震全球

 

 

 

 

解决更大推力火箭的办法就是“捆绑”

 

图|屠守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转运现场

在对我国远程导弹攻关的同时

屠守锷还担任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1975年11月

由远程导弹改进而成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使我国的运载火箭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屠守锷以超前眼光提出了高速度、少投入的

发展大型运载火箭的最佳途径:

“我们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

解决的办法就是‘捆绑’”

1990年7月16日

“长二捆”火箭成功进行了首次发射

我国航天人由此创造了用18个月研制一枚

新型捆绑火箭的世界航天奇迹

为我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一代总师为楷模

图片9 

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

到参与中国航天创建

屠守锷将自己的一生

都奉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他带领科技人员突破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

从中国近程导弹,到中程导弹

再到远程导弹以及后来的火箭系列

他的身影始终伴随左右

他用一生书写科研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用他的一生诠释着

他名字的含义

他曾说:

“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

他的人生

光辉灿烂

闪耀星河

他是大国崛起的脊梁

他值得被永远铭记



联系
老师

雷老师 15882874693
范老师 18990150509

学院
电话

0816-8562266
0816-8562112

微信
公众号

关注学院
微信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