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品茶联系方式_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qq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2009年9月1日|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 发布时间:2022-05-20
  • 来源:新时代党建研究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今天正式开学。大家在这样的时候来中央党校学习,时机不同寻常。首先,我代表中央党校校委,对来校学习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向全校教职员工致以诚挚问候!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顾6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历程和经验,加深对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就6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我们党在全国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60年过去了,实践表明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是合格的,人民是满意的。能够做到“考试”合格、人民满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60年我们党在执政为民的全部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经过艰辛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人民开辟了无比广阔的美好发展前程,使中华民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

第二,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无数困难,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供给能力名列世界前茅,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第三,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彻底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束了中国近代以后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和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挫败了外部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干涉和挑衅,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并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苦苦求索的民族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富裕不懈奋斗的6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是国家面貌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状况发生历史性变化的60年。60年来,中国共产党忠诚履行执政为民的使命,经受住了一系列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以及国际风浪的严峻考验,领导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和人类进步史上的辉煌篇章,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60年党的建设进程的主要特点

我们党执政60年来,根据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的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判断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在逐步实现两大转变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开始向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开始向对外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时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也要复杂得多。这两大转变,都要求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乃至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上进行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深刻分析了进城后党面临的形势和考验,针对因为革命胜利党内表现出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反对党内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要变为特权阶层,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和国家面临着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适应这种转移,党的八大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任务。后来“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滋长,对党的建设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怎样才算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通过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我们党明确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阶段奋斗目标,确立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五大强调着力解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从而不断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们党执政,需要通过党的完善的领导体制和科学的执政方式来运行与实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政权机关尚处于初创阶段,而党的领导机关和各级组织则比较严密、健全,对党政军民各项工作的具体领导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党委一元化领导格局继续沿用下来。这对于当时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地完成经济恢复和民主改革的任务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元化领导格局下,我们党初步提出了一些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决策和新举措。如:党委对政权机关的领导从包揽一切向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转变,党委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来实施领导;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党的全部执政活动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都严格接受监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等。这些思想、决策和举措的贯彻实施,既保证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领导作用的有效性,又保证了国家政权机关职能得以依法履行和充分发挥。

(二)把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在履行执政为民、执政兴国历史使命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60年来,我们党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既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伟大事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适应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的重大转变,密切结合民主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各项工作加强自身建设,使党员质量和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的政策得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我们党依靠理论路线的正确、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富有战斗力等优势,领导人民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完成了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在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八大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成功与挫折交替,正确与失误交织,从总体上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党经历了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坚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一方面,党的建设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开辟党的建设的宽阔舞台和活力源泉,把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向。另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以党的建设为支撑、为保证,把党的建设的成效贯穿到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把国家的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也是我们党坚持不懈抓党的建设的30年。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这样紧密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生动局面。

(三)深刻总结和运用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中国这样原来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极为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失误。重要的是,我们党善于总结经验,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人民的支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对发生的各种缺点、错误作出自我批评和公开纠正,并且通过总结和反思使党的领导水平得到新的提高,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得到新的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大跃进”开始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就觉察到“左”的错误并着手进行纠正,使“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和瞎指挥等错误得到初步遏制,形势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1960年底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随即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1962年中央召开的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次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由于这些经济和政治的措施,从1962年到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左”的错误,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公正评价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在各个方面进行拨乱反正的工作。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显示了我们党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品质,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做得不够的就加以补充,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由此保证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发生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重要思想,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新的提高。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50多年来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已经产生而且还将长期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60年来,我们党还注重总结和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极大震动,相继发生了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帝国主义趁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我们党借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教训,党的八大强调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发展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这些重要思想,无论从当时来讲还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加强党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总结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我们党科学总结苏联东欧亡党亡国的教训,并且科学总结一些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从中吸取和借鉴有益的经验来警示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这60年我们党的建设,是一个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和运用国内外多方面丰富经验,从而不断提高的过程。正是通过这种多方面经验的总结,使党的建设工作和党的执政实践在历史的比较、国际的观察、现实的把握中,开阔了视野、深化了认识、提高了水平。


二、60年党的建设的主要成绩

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始终围绕治国理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可以说在以下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关于党的政治路线。60年我们党为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作出了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条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党的八大和八大一次会议制定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由于在对形势的判断尤其是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出现严重失误,八大的正确路线没有坚持下去。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并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这条正确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抵制各种干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60年党的政治路线发展演变及其实践结果表明: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盛衰。政治路线是党全部活动的生命线,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抓住了、抓好了这一条,党就会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国家的发展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关于党的指导理论。我们党要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实现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根本不可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努力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理论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党的八大政治报告等文献,围绕在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实行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丰富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形成这个科学理论体系,是60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最大收获。  

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6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在党和国家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事业发展处于新的起点、前进道路上遇到大的困难、世界社会主义出现风波、国内外敌对势力借机制造思想混乱的时候,我们党特别重视用科学理论教育全党,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在全党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国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目前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都极大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凝聚了全党的力量。

(三)关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培训各级干部的任务,通过举办扫盲班、文化补习班、选调部队干部上大学等多种措施,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保证了新生政权的干部需求。1954年,党中央制定和实施《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对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问题,中央组织部据此提出了培养提拔新生力量的四项举措:一是将年轻优秀的知识青年干部分批下放到基层挂职锻炼;二是将理论水平较低但有培养前途的干部送到各级党校学习;三是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工农干部帮助他们提高文化;四是领导干部搞好传、帮、带。随后,中央和地方党委选调一批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还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批优秀分子进行重点培养。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制定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通过平反冤假错案、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实行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等措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制定并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积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等,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60年来,我们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造就了一支总体上适应当时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和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这是我们党所以能够在长期执政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性因素。

(四)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组织优势。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从1951年到1954年进行的整党,对党员开展了在执政情况下怎样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清理了党员队伍中的不纯分子和消极落后分子,同时开展了发展新党员和建立新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央制定了农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三个党的组织工作条例,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制定了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针和措施。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积极进行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内容、完善职能作用的探索,积累了新鲜经验,扩大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2008年,党的基层组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5万个增加到371.8万个,党员总数由580万名增加到7593万名,形成了遍布全国、覆盖各个领域的基层组织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生产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大学生以及一些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和分布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60年来,我们党能够长期稳固地执掌政权、完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执政使命,是同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各条战线的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不可分的。

(五)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成为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有效法宝,是我们党执政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处在执政地位,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一些党员干部沾染不良风气、脱离群众的危险也大大增加。1950年5月,党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党范围进行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克服上级机关的官僚主义、居功自傲情绪和“革命到头”思想。1951年开始的整党,着重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问题。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尽管我国的建设事业经历曲折,但全党的精神风貌是好的。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外部受到战争威胁和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党和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挫折,顶住压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依然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热情投身建设事业。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广大党员干部中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人物。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充分认识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的作风方面的问题、脱离群众的问题会比以往凸显出来,因而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和纠正不正之风。从1983年开始,用三年半的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了整顿。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作风建设新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带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各级党委在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60年的实践证明,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

(六)关于党的制度建设。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制度建设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贯穿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探索从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经验。党章是党的根本规章,党章的修改和完善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党章,之后经过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历次党代会的修改,党章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完善。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同年8月,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此外,《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制定和修改,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党内选举制度、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巡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及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在一些县(市、区)的试行,使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七)关于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党在全国执政后,对消极腐败现象的危害性,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有力的措施惩治腐败。新中国成立初期,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在全党全社会引起极大震动,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滋长的势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开展整党整风、“三反”运动等惩治当时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继承过去反腐倡廉有效做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措施。针对改革开放条件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情况,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倡廉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成效明显,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治理商业贿赂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改革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恢复重建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政府系统成立监察部门,检察院设立反贪局,组建国家预防腐败局,纪检机关和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对派驻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制定和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一批党内重要法规。特别是2005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反腐倡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上我从七个方面对60年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请大家进一步研究。


三、60年党的建设实践的启示

结合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党、我们国家走过的伟大历程,可以从党的建设实践中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有适合各国情况的统一模式,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就是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符合我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的科学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曲折、艰辛的探索中终于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加以坚持和发展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什么别的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才能保证中国的长治久安,也才能使中国通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这些精辟论断,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得很透彻很深刻。全党同志都应当十分明确,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经验来加以丰富的。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部工作之中,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和行动中去。

第二,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尤其是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建工作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历来是与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是为胜利开展武装斗争和壮大统一战线,取得全国政权服务的;在新中国成立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建设是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服务的。我们党一贯强调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归根到底是要通过正确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最重视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最终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的劳动生产率,更能保证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我们党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还“以阶级斗争为纲”,长期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推到次要地位。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我们党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在国家发展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根本的一条就是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放到了经济建设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现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来进行,归根到底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又好又快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抓好党建、抓好党建促进科学发展,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国家发展的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国家发展的成果,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

第三,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宗旨、方向和目的,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的。我们党在全国执政60年来,尽管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曲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这使我们党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获得了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又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夺取胜利的无穷智慧。60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执政使命非常神圣,执政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我们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坚持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第四,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不断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和团结统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形成了党在组织建设上的鲜明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七、八年,我们党十分强调民主集中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直比较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反对和防止个人崇拜,党内民主生活比较正常。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党和国家政治生活逐渐不正常,削弱以至破坏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这是导致发生严重失误的重要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深刻结论。

60年的历史表明,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一方面必须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尊重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确保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充分行使党内民主权利;另一方面必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和活力之源,是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基础。坚持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权威,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这60年,我们党正是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党和国家事业才取得如此辉煌的历史性成就。在今后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全党行动一致,努力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五,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相互促进,从整体上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在处于执政地位时,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的执政活动中。党要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领导改革发展中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60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作出的巨大努力是承前启后、一以贯之的,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规律的探索也是承前启后、一以贯之的。

长期以来,我们说到党的建设,一般都是讲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这三大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实践要求,提出要注重制度建设,丰富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科学概念,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就要着眼全局,统筹部署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这五个方面的建设相互配套、相互促进,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党执政6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新考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善于运用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以上我谈了对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一些初步认识和思考,不准确、不妥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新中国60年有很多成就和经验值得总结,对60年党的建设进行回顾和总结无疑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党校是培训和教育党的干部的专门学校和重要阵地,有必要也有责任去努力研究党的建设,总结党建经验,探索党建规律,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我讲这个题目,是为了引起党校的同志和学员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最后,祝全体学员在党校期间学习好、生活好、身体好,祝全校教职员工教学、科研、管理取得新进步!



联系
老师

雷老师 15882874693
范老师 18990150509

学院
电话

0816-8562266
0816-8562112

微信
公众号

关注学院
微信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