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品茶联系方式_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qq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星辉熠熠,逐梦太空——纪念陈芳允院士诞辰108周年

  • 发布时间:2024-04-03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

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陈芳允

图片

个人生平

?1916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

?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

?1945年,赴英国留学进修。

?1957年,对原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进行无线电多普勒频率测量,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参数,该方法成为以后中国发射人造卫星所采用的跟踪测轨的主要技术之一。

?1970年,研究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所用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后,设计了新的微波统一系统。

?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一起提出“863计划”。

?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0年4月29日,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图片

陈芳允在家中学习


中国卫星测控技术奠基人之一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陈芳允即对卫星进行了无线电多普勒频率测量,并和天文台的同志一起,计算出了卫星的轨道参数,该方法成为以后我国发射人造卫星所采用的跟踪测轨的主要技术之一。

1965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启动,陈芳允担任了卫星测量控制的总体技术负责人,承担地面测量控制设备的研制、台站和中心的建设、轨道计算等方面的艰巨任务。经过他与其他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分别在新化、南宁、昆明、海南设立了4个多普勒测量站。解决了卫星测量的3个重要问题:卫星是否进入轨道、卫星轨道是否符合预定要求、卫星在何时到达了什么位置。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地面观测系统很快抓住目标,进行持续跟踪、测量与计算,及时预报了卫星飞经世界各地的时刻。

图片

陈芳允参加国际宇航学术大会


提出“双星定位”全球第一人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GPS(全球定位系统)开始投入使用,并长期占据垄断地位。为了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1983年,陈芳允等科学家提出,利用2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只用2颗卫星即可完成基本定位功能。该系统后来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20世纪80年代,陈芳允开始致力于研制我国自己的“GPS”。

1989年,利用我国的2颗通信卫星进行了成功的演示试验,这为后来“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图片

1989年双星定位演示成功后在国防科工委司令部合影(二排左三为陈芳允)


2000年10月随着2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第一个拥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苏联第二个拥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图片

北斗系统概念图


首先提出“863计划”

图片

陈芳允手稿


陈芳允自从事科学研究以来,时刻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动向,分析提出值得我国借鉴的一些问题。1984年1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批准了美国国防部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这个倡议就是当时令全世界瞩目的“星球大战计划”。陈芳允得知消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他有了向中央领导提建议的想法。

1986年3月,陈芳允与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一起提出了对中国高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在邓小平的亲自批示和积极支持下,国务院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讨、论证,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拨款100亿元,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材料等7个技术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制定了中国高技术发展的“863计划”,为中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图片

左起:陈芳允、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


图片

陈芳允关于“863计划”的题词


陈芳允一生“竭诚为国兴”,晚年一直忙于小卫星(即北斗卫星)的研究,直到病危住院,在病房里还依然坚持做研究。2001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10929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陈芳允星”。河汉目纵横,北斗横复直。仰望苍穹,“陈芳允星”与北斗卫星交相辉映,引领、激励着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陈芳允传》,马京生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联系
老师

雷老师 15882874693
范老师 18990150509

学院
电话

0816-8562266
0816-8562112

微信
公众号

关注学院
微信公众号
顶部